热带气旋Courtney(27U/27S)消散后综合分析
气旋发展关键节点
- 命名时间:2025年3月26日由澳大利亚气象局正式命名
- 强度峰值:3月29日12时(UTC)达四级强热带气旋标准
-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(JTWC)数据:130节(240公里/小时)
- 世界气象组织标准:204公里/小时
- 消散确认:4月3日06时(UTC)于南纬25.0° 东经80.5°
强度演变特征
风速变化曲线
时间节点(UTC) | 持续风速(节) | 对应等级 |
---|---|---|
3月24日12:00 | 35 | 热带风暴 |
3月28日18:00 | 115 | 四级强热带气旋 |
3月29日12:00 | 130(峰值) | 四级强热带气旋 |
4月3日06:00 | 30 | 消散状态 |
气压观测记录
- 最低中心气压:993百帕(4月1日06时)
- 消散时气压:1002百帕
Courtney移动路径解析
运动特征
- 平均移速:3-5节(5.5-9.2公里/小时)
- 总移动距离:2850公里
- 显著转向点:
- 3月28日:南纬17.2° 东经94.6°处急转西南
- 4月1日:南纬25.8°附近加速西行
关键坐标记录
时间节点(UTC) | 纬度 | 经度 | 阶段特征 |
---|---|---|---|
初始生成(3/24) | 16.6°S | 111.0°E | 热带扰动阶段 |
强度峰值(3/29) | 18.7°S | 90.1°E | 眼墙置换周期 |
最终定位(4/3) | 25.0°S | 80.5°E | 完全消散 |
结构演变过程
眼墙动力学特征
- 初生眼墙形成:3月28日12时(南纬17.3° 东经94.6°)
- 眼墙置换周期:3月29日00时启动
- 对流崩溃时刻:4月1日06时ASCAT卫星确认
雨带结构变化
- 最大外流直径:1200公里(3月29日)
- 干空气侵入:3月30日后西北象限显著
环境相互作用
海温影响分析
- 生成区温度:29-30℃
- 消散区温度:24-25℃
垂直风切变影响
发展阶段 | 切变强度 | 主要方向 |
---|---|---|
增强期 | 10-15节 | 偏东风 |
减弱期 | 50+节 | 西北风 |
预警响应时间轴
警报编号 | 时间(UTC) | 中心位置 | 最大风速 | 有效波高 |
---|---|---|---|---|
NR 017 | 3月30日18:00 | 22.5°S 87.9°E | 70节 | 25英尺 |
NR 020 | 4月1日09:00 | 25.1°S 88.3°E | 45节 | 20英尺 |
气象学意义与启示
特殊现象记录
- 快速增强事件:24小时增强55节(3月28-29日)
- 异常路径持续:南纬25°以南维持西行路径
- 副热带转型:4月1日12时完成转变
预报难点分析
- 数值模式差异:
- ECMWF低估南分量
- GFS高估中纬度槽影响
- 观测限制:远海位置导致实测数据不足
Himawari-9卫星影像显示消散时的残余涡旋结构(2025年4月3日06时)
科研应用价值
- 副热带转型机制典型案例
- ASCAT反演技术验证样本
- 世界气象组织遥感应用特别工作组研究素材